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

时间:2024-07-21 21:54:0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71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会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会员管理,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规范会员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的业务活动,根据《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员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交易所批准,有权在交易所从事交易或者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三条 交易所的会员分为交易会员和结算会员。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会员及其从业人员。

第二章 交易会员

第五条 交易会员可以从事经纪或者自营业务,不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

第六条 申请交易所交易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二)承认并遵守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

(三)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历史,近3年未有不良经营记录,无严重违法行为记录或者被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取消会员资格的记录;

(四)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期货业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五)具备满足业务需要的期货从业人员;

(六)具有满足开展业务所需要的设备、场地;

(七)符合中国证监会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的有关规定;

(八)期货业务系统符合交易所的相关规定;

(九)交易所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审慎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取得中国证监会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许可。

第八条 非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核准登记的金融机构;

(二)符合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九条 申请交易会员资格,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交易会员资格申请书;

(二)会员入会登记表;

(三)与结算会员签订的结算协议;

(四)期货公司申请交易会员资格的,应当提供加盖公章的中国证监会核发的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明文件复印件;

(五)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六)加盖公章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七)公司章程、主要股东名册及其持股比例;

(八)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九)《会员期货业务系统检查表》及相关文档;

(十)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及相关业务制度等;

(十一)从事经纪业务的,申请日前2个月月末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以及公司保证其申请日前2个月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的书面说明;

(十二)《高级管理人员情况表》、《主要部门负责人情况表》和《从业人员情况表》;

(十三)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最近1年的财务报告;

(十四)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十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对符合交易会员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

第十一条 申请单位应当在交易所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与交易所签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会员协议》,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会员资格。

第十二条 申请单位办理完毕相关手续后,即取得交易会员资格,交易所制发会员证书,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十三条 交易会员可以申请席位,使用席位应当遵守交易所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 交易会员申请变更受托结算会员的,应当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细则》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结算会员

第十五条 结算会员可以从事结算业务,具有与交易所进行结算的资格。结算会员按照业务范围分为交易结算会员、全面结算会员和特别结算会员。

交易结算会员只能为其受托客户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全面结算会员既可以为其受托客户也可以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特别结算会员只能为与其签订结算协议的交易会员办理结算、交割业务。

第十六条 申请交易所结算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条件;

(二)取得中国证监会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资格许可。

第十七条 申请成为结算会员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本办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五)项至第(十二)项规定的文件;

(二)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结算会员资格申请书;

(三)中国证监会核发的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许可证明文件;

(四)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前3年度财务报告;申请日在下半年的,还应当提供经审计的半年度财务报告;

(五)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控股股东的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

(六)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十八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对符合结算会员条件的申请单位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

第十九条 申请单位应当在交易所发出会员资格批准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一)签署《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会员协议》;

(二)在期货保证金存管银行开设专用资金账户和结算担保金专用账户;

(三)缴纳结算担保金;

(四)办理有关人员的授权手续;

(五)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

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放弃申请会员资格。

第二十条 申请单位办理完手续后,即取得结算会员资格,交易所制发会员证书,并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四章 会员资格的变更和终止

第二十一条 会员不得转让其会员资格,但可以申请变更或者终止会员资格。交易所在会员资格发生变化后,报告中国证监会。

第二十二条 会员资格的变更是指交易会员、交易结算会员或者全面结算会员资格之间的转换。

第二十三条 会员申请变更会员资格的,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并向交易所提交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变更会员资格申请书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四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并对符合条件的会员发出批准变更通知书。

会员应当在交易所发出批准变更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一)结算会员申请变更为交易会员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结清与交易所的全部债权和债务;退还各种票据和交易所颁发的各种证件;办理专用资金账户和结算担保金专用账户的销户手续;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

(二)交易会员申请变更为结算会员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三)交易结算会员和全面结算会员之间变更的,应当按照新结算会员资格缴纳结算担保金。

变更会员资格的,会员应当与交易所重新签署协议,原协议同时终止。

逾期未办理的,视为自动撤销变更申请。

第二十五条 会员申请终止会员资格的,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终止会员资格申请书;

(二)交易所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或者材料。

第二十六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出办理意见,并对符合条件的会员发出终止会员资格通知书。

第二十七条 会员应当在交易所发出终止会员资格通知书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下列事项:

(一)了结合约持仓;

(二)结清与交易所的全部债权、债务;

(三)退还各种票据和交易所颁发的各种证件;

(四)办理专用资金账户的销户手续;

(五)交易所规定应当办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八条 交易所同意终止会员资格的,注销其会员资格,报告中国证监会,并予以公布。

会员资格证书自注销之日起失效。

第二十九条 会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变更或者终止会员资格:

(一)因经济纠纷、违法或者犯罪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立案调查、处理;

(二)因涉嫌违规,被交易所立案调查;

(三)因违法、违规被交易所处以通报批评、暂停期货交易、结算业务等处罚,且处罚期满未逾3个月;

(四)与交易所存在债务纠纷且尚未结清;

(五)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会员发生合并、分立的,应当向交易所重新申请会员资格。

第五章 会员联系人

第三十一条 交易所建立会员联系人制度。会员应当设业务代表一名,代表会员组织、协调会员与交易所的各项业务往来。

业务代表由会员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担任。

会员应当为业务代表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条件,会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应当配合业务代表的工作。

第三十二条 会员应当设业务联络员若干名,根据业务代表的授权行使职责。

第三十三条 会员推荐业务代表,应当向交易所提交下列文件:

(一)会员推荐文件;

(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证明文件;

(三)拟推荐人员的联络方式;

(四)拟推荐人员的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会员推荐业务联络员,应当提交前款第(一)、第(三)项和第(四)项文件。

第三十四条 交易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意见。

第三十五条 业务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办理交易、结算与交割等相关业务;

(二)办理交易所会员资格、席位等相关业务;

(三)报送交易所要求的公司文件;

(四)组织会员相关业务人员参加交易所举办的培训;

(五)组织与交易所期货业务相关的内部培训;

(六)配合交易所对交易及相关系统进行改造、测试;

(七)每日登录交易所系统,及时接收交易所发送的通知以及业务文件等,并予以协调落实;

(八)及时将会员更新总部、分支机构的相关资料及其他信息告知交易所;

(九)督促会员及时履行报告义务;

(十)督促会员及时缴纳各项费用;

(十一)协调、组织业务联络员的工作;

(十二)交易所要求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三十六条 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会员应当立即予以更换:

(一)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离职离岗;

(二)业务代表不再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三)连续1个月以上不能履行职责;

(四)履行职责时出现重大错误,产生严重后果;

(五)交易所认为不适宜继续担任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的其他情形。

会员对存在前款规定情形的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不予更换的,交易所可以要求更换。

第三十七条 会员向交易所申请更换业务代表或者业务联络员,应当提交更换申请书及本办法第三十三条所规定的文件。

第三十八条 业务代表空缺期间,会员法定代表人应当履行业务代表职责,直至会员推荐新的业务代表并经交易所审核批准。

第六章 会员报告

第三十九条 会员向交易所报送的信息和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第四十条 会员应当向交易所履行下列定期报告义务:

(一)每月前7个工作日内报送上月统计报表及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

(二)每年4月30日前报送上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交易所要求的年度报告材料;

(三)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报告。

第四十一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交易所书面报告:

(一)法定代表人变更;

(二)注册资本总额或者股权结构变更;

(三)名称、住所、经营范围及联系方式变更;

(四)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不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标准;

(五)增加或者减少分支机构;

(六)发生重大诉讼案件或者经济纠纷;

(七)取得其他交易所会员资格;

(八)因违法、违规受到司法机关、期货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或者其他交易所处罚;

(九)会员改聘会计师事务所;

(十)股东大会或者股东会、董事会决议被依法撤销或者宣告无效;

(十一)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二条 会员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向交易所报告,并持续报告进展情况:

(一)重大业务风险;

(二)重大技术故障;

(三)不可抗力或者意外事件可能影响客户正常交易。

第四十三条 交易所可以根据审慎管理原则,要求会员对期货交易、内部控制、风险控制和技术系统运行等情况进行自查,并提交专项自查报告。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会员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接受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会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权要求其限期整改,并有权终止其会员资格:

(一)国家主管机关撤销工商登记或者予以解散;

(二)国家主管机关撤销业务许可;

(三)法院裁定宣告破产;

(四)不能履行会员义务;

(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者被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逾期仍不改正;

(六)违反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情节严重;

(七)日常业务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客户遭受重大损失;

(八)被中国证监会宣布为市场禁止进入者;

(九)私下转让经纪业务、结算业务,将经纪业务、结算业务委托给他人管理或承包给他人经营;

(十)交易所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会员不得接受下列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为其进行期货交易:

(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二)中国证监会、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的工作人员;
  (三)证券、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
  (四)未能提供开户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

(五)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六)中国证监会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不得从事期货交易的单位或个人。

第四十七条 开户、变更、销户的客户资料档案应当自期货经纪合同终止之日起至少保存20年;交易指令记录、交易结算记录、错单记录、客户投诉档案以及其他业务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0年。

第四十八条 会员从事经纪业务的,应当将交易所发布的即时行情和公告信息等市场信息及时在营业场所公布。

未经交易所批准,会员不得将上述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从事经营活动,不得在非营业场所将上述信息提供给其客户以外的其他机构和个人。

第四十九条 会员应当及时、准确传递客户交易指令。委托成交后,会员应当及时通知客户。未经客户委托,不得擅自代客户进行期货交易。会员不得隐瞒重要事项或者使用其他不正当手段诱骗客户发出交易指令。

第五十条 会员收取的客户保证金归客户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和挪用。

会员不得将收取的客户保证金用于自身经营活动或者充抵自身债务;不得允许他人擅自使用客户保证金或者擅自用客户保证金为他人提供担保。

第五十一条 结算会员对其受托结算的合约承担全部责任,交易会员、客户无法履约时,结算会员应当代替交易会员、客户先行履行结算交割义务,再向交易会员、客户追索。

第五十二条 会员为控制交易风险,需要对客户持仓实施强行平仓的,应当遵守双方合同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并以合同约定的方式通知客户。

第五十三条 会员应当维护交易所的声誉,协助交易所处理突发或异常事件。出现突发或异常事件时,会员应当做好对客户的解释工作。

第五十四条 交易所有权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会员执行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会员应当根据交易所的安排积极配合。

第五十五条 会员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 会员从业人员在交易所从事期货业务,应当经会员授权,会员从业人员在交易所从事的业务活动由所在会员承担全部责任。会员从业人员在同一时期内,只能受聘于一家会员,不得在其他会员处兼职。

会员变更、取消其从业人员期货业务授权的,应当及时通知交易所,并对交易所接到通知前其从业人员的业务活动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十七条 会员资格终止后,该会员对其从业人员的授权自动失效。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交易所按照本办法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违规违约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由交易所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27日起实施。

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开展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称《会计法》),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审计行为,财政部决定于2000年7月至9月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对部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抽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是财政部门为履行《会计法》赋予的会计监督职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依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年度
财务会计报告为载体,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自1999年启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和广泛关注,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推动新《会计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责,提高全社会的财经法纪意识,
扭转会计信息失真的局面。各专员办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提高抽查的针对性和抽查信息的系统性,便于对抽查结果进行宏观分析,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对象主要安排在电信、外贸、汽车、机械等行业,实行全国上下系统抽查。同时,适当选择部分民营企业试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抽查名单另行下发)。
三、本次抽查主要采取专员办就地直接抽查的方法进行。需要跨省(区市)抽查会计师事务所的专员办,应及时与该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专员办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联系,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专员办应积极协调配合。
各专员办在抽查工作中,应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所在地的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联系,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积极配合。
四、参加抽查的人员以专员办检查人员为主,适当聘用当地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参加抽查,由专员办同志任抽查组组长。聘用人员必须符合财政部关于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及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的有关办法规定的条件,必须严格遵守财政部各项检查规则和
保密制度。聘用人员的数量,由各专员办根据财政部批准下达的工作量提出计划,报财政部批复后执行。聘用人员所需费用,由专员办在检查工作结束后提出“委托抽查付费申请”,由财政部根据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并考虑实际承受能力和抽查质量等因素支付。
五、各专员办要按照新《会计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结合被抽查企业的经营特点、特殊管理要求等确定抽查的重点内容。
对企业抽查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等。
对会计师事务所抽查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承办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否符合财政部关于审计中央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资格;是否按规定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完整、合规;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真实,是否按规定披露了企业的相关财务问题等

六、各专员办要继续按照财政部《关于对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中央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审的通知》(财监字〔1999〕107号)和财政部《财政检查工作规则》的有关要求,实施抽查工作。要认真编制抽查计划,下达抽查通知书;进入被查单位后,要深入细致做好抽查
工作,认真编制工作底稿;对查出的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划清企业的会计责任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在充分听取被查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出具结论下达处理处罚决定,并跟踪落实处理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在确保事实清楚、数据无误的前提下,根据处
理处罚决定拟定公告事项。
七、抽查工作结束后,各地专员办要认真进行总结,于10月15日前将书面总结等材料上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上报材料包括:(1)总结报告,检查报告,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附报软盘);(2)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处理建议;(3)聘用注册会计师等相关人员的“
委托抽查付费申请”(包括与事务所签订的协议);(4)被查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典型案例;(5)对抽查结果的分析性材料或其他专题材料。典型案例和专题材料可不受时间限制,根据抽查中发现的重大案例或行业政策、体制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随时整理及时上报。
八、各地财政部门可以按照本通知规定精神组织开展本地区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工作。

附件:

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表
表1 资产负债表抽查表(资产)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 |
| | 资 产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流动资产: | | | | | | | |
|--|----------------|-----|------|---|-----|-----|--|--|
| | 货币资金 | | | | | | | |
|--|----------------|-----|------|---|-----|-----|--|--|
| | 短期投资 | | | | | | | |
|--|----------------|-----|------|---|-----|-----|--|--|
| | 应收票据 | | | | | | | |
|--|----------------|-----|------|---|-----|-----|--|--|
| | 应收账款 | | | | | | | |
|--|----------------|-----|------|---|-----|-----|--|--|
| | 减:坏账准备 | | | | | | | |
|--|----------------|-----|------|---|-----|-----|--|--|

| | 应收账款净额 | | | | | | | |
|--|----------------|-----|------|---|-----|-----|--|--|
| | 预付账款 | | | | | | | |
|--|----------------|-----|------|---|-----|-----|--|--|
|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 | 存货 | | | | | | | |
|--|----------------|-----|------|---|-----|-----|--|--|
| | 待摊费用 | | | | | | | |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 | | | | | |
|--|----------------|-----|------|---|-----|-----|--|--|
| | 其他流动资产 | | | | | | | |
|--|----------------|-----|------|---|-----|-----|--|--|
| | 流动资产合计 | | | | | | | |
|--|----------------|-----|------|---|-----|-----|--|--|
| |长期投资: | | | | | | | |
|--|----------------|-----|------|---|-----|-----|--|--|
| | 长期投资 | | | | | | | |
|--|----------------|-----|------|---|-----|-----|--|--|
| |固定资产: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原价 | | | | | | | |
|--|----------------|-----|------|---|-----|-----|--|--|
| | 减:累计折旧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净值 | | | | | | | |
|--|----------------|-----|------|---|-----|-----|--|--|
| | 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 | 在建工程 | | | | | | | |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 固定资产合计 | | | | | | | |
|--|----------------|-----|------|---|-----|-----|--|--|
| |无形及递延资产: | | | | | | | |
|--|----------------|-----|------|---|-----|-----|--|--|
| | 无形资产 | | | | | | | |
|--|----------------|-----|------|---|-----|-----|--|--|
| | 递延资产 | | | | | | | |
|--|----------------|-----|------|---|-----|-----|--|--|
| |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 | | | | | |
|--|----------------|-----|------|---|-----|-----|--|--|
| |其他资产: | | | | | | | |
|--|----------------|-----|------|---|-----|-----|--|--|
| | 其他长期资产 | | | | | | | |
|--|----------------|-----|------|---|-----|-----|--|--|
| | 资产合计 | | | | | |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表2 资产负债表抽查表(负债及权益)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 |
| | 负债及权益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流动负债: | | | | | | | |
|--|----------------|-----|------|---|-----|-----|--|--|
| | 短期借款 | | | | | | | |
|--|----------------|-----|------|---|-----|-----|--|--|
| | 应付票据 | | | | | | | |
|--|----------------|-----|------|---|-----|-----|--|--|
| | 应付账款 | | | | | | | |
|--|----------------|-----|------|---|-----|-----|--|--|
| | 预收账款 | | | | | | | |
|--|----------------|-----|------|---|-----|-----|--|--|
| |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 | 应付工资 | | | | | | | |
|--|----------------|-----|------|---|-----|-----|--|--|

| | 应付福利费 | | | | | | | |
|--|----------------|-----|------|---|-----|-----|--|--|
| | 未交税金 | | | | | | | |
|--|----------------|-----|------|---|-----|-----|--|--|
| | 未付利润 | | | | | | | |
|--|----------------|-----|------|---|-----|-----|--|--|
| | 其他未交款 | | | | | | | |
|--|----------------|-----|------|---|-----|-----|--|--|
| | 预提费用 | | | | | | | |
|--|----------------|-----|------|---|-----|-----|--|--|
| | 待扣税金 | | | | | | | |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 | | | | | |
|--|----------------|-----|------|---|-----|-----|--|--|
| | 其他流动负债 | | | | | | | |
|--|----------------|-----|------|---|-----|-----|--|--|
| | 流动负债合计 | | | | | | | |
|--|----------------|-----|------|---|-----|-----|--|--|
| |长期负债: | | | | | | | |
|--|----------------|-----|------|---|-----|-----|--|--|
| | 长期借款 | | | | | | | |
|--|----------------|-----|------|---|-----|-----|--|--|
| | 应付债券 | | | | | | | |
|--|----------------|-----|------|---|-----|-----|--|--|
| | 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 其他长期负债 | | | | | | | |
|--|----------------|-----|------|---|-----|-----|--|--|
| | 长期负债合计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 实收资本 | | | | | | | |
|--|----------------|-----|------|---|-----|-----|--|--|
| | 资本公积 | | | | | | | |
|--|----------------|-----|------|---|-----|-----|--|--|
| | 盈余公积 | | | | | | | |
|--|----------------|-----|------|---|-----|-----|--|--|
| | 其中:公益金 | | | | | | | |
|--|----------------|-----|------|---|-----|-----|--|--|
| | 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表3 损 益 表 抽 查 表
企业单位名称: 2000年 月 日 金额单位:万元
---------------------------------------------------------
| | | | | | 检查组和CPA的数字差额 | |
|重要| |审计前企业|CPA审计后|检查组抽|--------------| |
| | 项 目 | | | |CPA抽审|CPA抽审| |备注|
|科目| | 报表数 | 企业报表数|查审定数| | |小计| |
| | | | | | 样本内 | 样本外 | | |
|--|----------------|-----|------|----|-----|-----|--|--|
| |一、主营业务收入 | | | | | | | |
|--|----------------|-----|------|----|-----|-----|--|--|
|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 | | | | | |
|--|----------------|-----|------|----|-----|-----|--|--|
| | 销售费用 | | | | | | | |
|--|----------------|-----|------|----|-----|-----|--|--|
|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 | | | | |
|--|----------------|-----|------|----|-----|-----|--|--|
| |二、主营业务利润 | | | | | | | |
|--|----------------|-----|------|----|-----|-----|--|--|
|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 |
|--|----------------|-----|------|----|-----|-----|--|--|
| | 减:管理费用 | | | | | | | |
|--|----------------|-----|------|----|-----|-----|--|--|
| | 财务费用 | | | | | | | |
|--|----------------|-----|------|----|-----|-----|--|--|

|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
| | 加:投资收益 | | | | | | | |
|--|----------------|-----|------|----|-----|-----|--|--|
| | 补贴收入 | | | | | | | |
|--|----------------|-----|------|----|-----|-----|--|--|
| | 营业外收入 | | | | | | | |
|--|----------------|-----|------|----|-----|-----|--|--|
| |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
|--|----------------|-----|------|----|-----|-----|--|--|
| |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

| |四、利润总额 | | | | | | | |
|--|----------------|-----|------|----|-----|-----|--|--|
| | 减:所得税 | | | | | | | |
|--|----------------|-----|------|----|-----|-----|--|--|
| |五、净利润 | | | | | | | |
|--|----------------|-----|------|----|-----|-----|--|--|
| |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盈余公积转入数 | | | | | | | |
|--|----------------|-----|------|----|-----|-----|--|--|
| |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 | | | | | |
|--|----------------|-----|------|----|-----|-----|--|--|
| |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 | | | | | |
|--|----------------|-----|------|----|-----|-----|--|--|
| | 提取法定公益金 | | | | | | | |
|--|----------------|-----|------|----|-----|-----|--|--|
| |七、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 | | 账外收入 | | 账外收 | |
| |附:查出账外收入发生额 | | | | | |
| | | | 支用额 | | 入余额 | |
---------------------------------------------------------
编制人员: 检查组组长:
重要科目以“*”表示
说明:表1至表3由检查组填报,每户一表。

表4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抽查表
被检查单位:
----------------------------------
| 项 目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
|1.会计人员任职资格方面 | |
| 其中:未持会计证的会计人员__人 | |
|--------------------|-----------|
|2.按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情况 | |
|--------------------|-----------|
|3.按规定设置会计账簿情况 | |
|--------------------|-----------|
|4.账外设账情况 | |
|--------------------|-----------|
|5.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完整情况, | |
| 记账凭证填制规范情况 | |
|--------------------|-----------|
|6.账表、账账、账证和账实相符情况 | |
|--------------------|-----------|
|7.会计报表和会计处理方法一致性 | |
|--------------------|-----------|
|8.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 | |
|--------------------|-----------|
|9.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情况 | |
|--------------------|-----------|
|10.会计电算化的会计软件合法性 | |
----------------------------------
存在的主要问题栏用文字表述

表5 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抽查表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
--------------------------------------
|业务| 报告名称 | |报告文号 |按标准应收费 |
| |------|------|---------|---------|
|概况| 报告日期 | |签字注册会计师 |实际收费 |
|--|-------------|-------------------|
|序号| |检查内容和情况 |
|--|---------------------------------|
|1 |审计业务约定书: |
|--|---------------------------------|
|2 |审计计划的编制: |
|--|---------------------------------|
|3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
|--|---------------------------------|
|4 |审计报告与工作底稿的复核: |
|--|---------------------------------|
|5 |审计程序履行情况: |
|--|---------------------------------|
|6 |审计报告内容与格式: |
|--|---------------------------------|
|7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
|--|---------------------------------|
|8 |审计报告是否受到投诉、举报或法律诉讼: |
|--|---------------------------------|
|9 |是否拒绝、阻挠财政部门的检查、调查: |
|--|---------------------------------|
|10|已发现的重大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调整或披露情况: |
--------------------------------------
检查组组长: 事务所主任会计师:
说明:本表应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及质量控制基本准则等有关法规对照检查填列,
附在对事务所的抽查总结报告后。

表6 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1999年度企业会计报表质量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金额单位:万元
-------------------------------------------------------
| | 资 产 | 所有者权益 | 利润总额 |
| |---------------|---------------|----------------|
| |审计后|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审计后|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审计后 |检查组|原报表与抽查 |
|企业名称|企业报|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企业报|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企业会 |抽查审| 后报表差额 |
| |表 数|定 数|-------|表 数|定 数|-------|计报表数|定 数|-------|
| | | |正差额|负差额| | |正差额|负差额| | |正差额|负差额|
|----|---|---|---|---|---|---|---|---|----|---|---|---|
|合 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务|出具|处理|
所名|审计|决定|
称 |报告|下发|
|类型|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表7 2000年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表
_____专员办 金额单位:万元
------------------------------------------------
| |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失真数额 | | | | |
| |-------------------| |承办审计业务的|出具审| |
|企业名称| | 所有者权 | 利润总 |主要违规事项| |计报告|备注|
| | 资产不实 | | | | 会计师事务所|类 型| |
| | | 益不实 | 额不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会计报表主要项目失真数额为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报表数与财政机关抽查后报表数的差额,正数表示虚增,
负数表示虚减。
2.备注栏填未披露前述事项或已披露前述事项。未披露前述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虽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未
对前述主要违规事项提出保留意见。已披露前述事项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前述主要违规事项已作披露。
3.本公告之附表客观反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情况,尚未对审计责任加以认定。



2000年6月2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年工作要点

(2008年4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通过)


2008年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议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行职责,突出工作重点,讲求工作实效,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按照这个总体要求,提出2008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

1.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目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抓紧制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法律,及时修改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法律,督促有关方面尽快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完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更好地发挥法律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2.研究制定五年立法规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要求,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需要,制定五年立法规划。五年立法规划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必须制定的重要法律,要力争在五年内制定出来,完善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律;必须修改的现行法律,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完善各部门法律的内容;必须有相应法规配套的法律,要督促有关方面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要使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法律体系的整体功能。组织开展对现行法律的清理工作。适时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对立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3.全面落实2008年立法工作计划,制定国有资产法、社会保险法、食品安全法、循环经济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等重要法律;修改完善选举法、全国人大组织法、国家赔偿法、残疾人保障法、保险法等法律。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法律起草部门认真研究解决立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列入立法工作计划的法律草案如期提请审议。

4.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对食品安全法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要向社会全文公布,广泛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进一步加强立法中有关重大问题的协调,对社会保险法等草案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要通过立法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论证。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经得起历史检验。

5.督促有关方面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法规。现行法律需要制定配套法规的,有关方面应尽快制定。正在起草和审议的法律草案,有关方面应同时落实起草相关配套法规,在法律通过后及时出台,保证法律得到全面准确的实施。

6.加强法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常委会有关部门要制定法律宣传计划。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特别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法律通过后,常委会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学习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发布会、视频报告会、新法专题座谈会、法律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工作。重点做好食品安全法、国有资产法等法律的宣传工作,继续有针对性地做好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法律宣传工作,准确把握法律立法宗旨、基本精神、主要内容以及在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推进法律的全面正确实施。

二、继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7.以增强监督实效为核心,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坚持集体行使职权,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影响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综合运用法定监督形式,加强跟踪监督,务求取得实效,着力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更好地发挥人大监督对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作用。

8.统筹安排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执法检查工作。分别听取和审议7个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实施5个方面的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灾后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提高全社会预防和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关于稳定物价情况的报告,推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工作。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告,检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情况,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检查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情况,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检查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9.加强预算和经济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2007年度中央决算的报告、关于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加强预算审查和监督,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跟踪和分析,督促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0.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依照监督法规定,加强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认真研究处理公民、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在2007年各地清理地方性法规的基础上,继续督促地方落实对不符合监督法或其他现行法律规定的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废止工作。对各地新制定的有关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法规,有重点地进行主动审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11.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加强信访综合分析,为常委会立法、监督工作和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服务。

三、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的作用

12.以深入贯彻中央9号文件为主线,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发,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加大工作力度,为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扩大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创造条件,不断提升代表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13.认真办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要把办理代表议案与立法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推动改进工作更有效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办理质量。

14.组织好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认真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完善代表小组的组织和活动方式,增强代表活动实效。加强代表同原选举单位的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15.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活动的参与。继续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适当增加参加执法检查的代表人数,继续邀请代表参加专门委员会会议、参加专门委员会组织的立法和执法检查调研活动,发挥代表在立法和监督工作中的作用。

16.认真做好代表依法履职培训工作。在组织代表初任学习的基础上,举办6期代表履职培训班,切实提高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

17.加强和改进代表服务保障工作。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代表提供更多信息资料。完善代表工作制度,提高服务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代表联络机构的工作。

四、发挥人大特点和优势,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18.以巩固和完善定期交流机制为重点,从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保持对外交往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广泛开展与外国议会的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的活动,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推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更好地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独特作用。

19.做好高层互访工作。重点做好委员长的出访工作。委员长的访问,是我对有关国家进行的重大外交行动。要安排好与往访国领导人的会晤,广泛接触议员和其他政要,增进战略互信,推动互利合作,扩大共同利益,促进双边关系发展。按照国家外交总体布局,认真组织好副委员长出访活动。邀请有关国家议会领导人访华。统筹安排和落实接待有关国家议长和议员来京观摩奥运会工作。

20.巩固和深化与有关国家议会的交流机制。保持与美国参众两院交流机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共识,为中美关系发展营造有利氛围。深化与俄罗斯议会两院合作委员会机制,推动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巩固和完善与日本参众两院及欧洲议会的交流机制,丰富交流内容和形式。认真筹备和举办与其他相关国家议会的机制交流活动。

21.广泛开展与外国议会各层次、各领域的友好往来与合作。积极参加多边活动,继续发挥在各国议会联盟、亚洲议会大会、亚太议会论坛等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中的建设性作用。统筹安排各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工作委员会和办事机构的对外交往。把涉台、涉藏问题放在全国人大对外交往212作的突出位置,维护我核心利益。

22.抓好换届后外事工作的组织落实和工作落实。尽早明确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与重点国家的定期交流机制、参加国际和地区议会、双边友好小组等工作的负责人。搞好新老两届的工作沟通与衔接。加强外事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和完善外事工作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制度。

五、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水平

23.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加强思想组织建设。把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治观念,保证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办好常委会专题讲座,切实组织好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集中学习,认真学习宪法法律和现代科学文化等知识,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24.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完善工作制度。完善常委会议事程序,修改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建立健全适合国家权力机关特点、充满活力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依法按程序办事,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增强人大工作的权威性。

25.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思考问题,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更好地发挥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意愿,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切实改进会风和文风。继续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6.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作用。专门委员会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协助常委会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立法和执法检查的调研,不断提高审议质量工作水平。及时修改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方式。

27.加强新闻宣传工作。继续做好委员长视察调研和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做好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宣传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支持和协助新闻媒体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报道,广泛宣传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继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机关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28. 以素质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机关建设。全国人大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集体助手和参谋班子,是政治机关,要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围绕常委会中心工作,服务十一届全国人大工作大局,继续抓好机关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素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机关队伍,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有力保证。

29. 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干部职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深入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0. 继续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局处级领导班子建设,配齐配好各级领导班子,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推动干部交流和挂职锻炼工作。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文字表达能力、学习调研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实际本领,更好地适应人大工作的实际需要。

31. 进一步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好代表大会会议、常委会会议和委员长会议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进机关后勤工作,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努力解决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帮助大家减少后顾之忧。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职工工作。扎实平稳地推进机关办公大楼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