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时间:2024-06-25 14:41: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7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中共庆阳市委


中共庆阳市委关于印发《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市委发〔2008〕67号

各县(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
  现将《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此件发至乡镇)
   中共庆阳市委
   2008年11月27日

  庆阳市乡镇工作基本规范(试行)

  为了适应乡镇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乡镇按照“打基础、谋长远,高标准、快速度,抓落实、干到位”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党政组织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规范乡镇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乡镇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乡镇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规范乡镇工作,必须坚持职权法定的原则,做到权责统一,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活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保证各项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必须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以人为本,倾心竭力为民谋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短期行为,保持工作连续性;必须坚持效能效率的原则,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规范乡镇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完善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科学务实、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确保县乡村整体推进,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二章 职 能

  (一)乡镇党委职能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及本乡镇党员代表大会(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领导本乡镇人大、政府和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支持和保证这些机关和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4、加强对乡镇党委自身及村、乡镇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党组织的领导、建设与监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
  5、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做好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和监督工作,协助管理上级有关部门驻乡镇单位的干部;
  6、领导本乡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计划生育工作;
  7、组织好党委、人大、政府、纪委和共青团、妇联的换届选举工作;
  8、加强党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党员干部进行党风党纪教育;
  9、认真落实党管武装有关规定,将武装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支持乡镇武装工作;
  10、完成上级党组织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职能
  1、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在职权范围内通过和发布决议;
  3、根据县(区)规划,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的建设规划;
  4、审查和批准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5、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席;
  6、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
  7、听取和审议乡镇政府的工作报告;
  8、撤销乡镇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9、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指导人大代表开展调查研究和监督工作;
  10、完成上级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乡镇人民政府职能
  1、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
  2、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依法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
  3、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各种经济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利,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搞好农民法制教育;
  4、指导、支持村(居)委会的工作;
  5、开展便民利民的各项公共服务,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做好农村低保、医疗保险、五保户供养等农村社会保障和各项救济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耕地保护,负责落实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和基本农田管理;
  7、负责辖区内爱国卫生、镇容村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8、参与区域内建设项目管理特别是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管理,指导监督集镇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做好暂住人口管理工作;
  9、负责辖区内突发事件的处置及应急管理,做好防灾、救灾、安全生产等管理工作;
  10、向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11、落实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
  12、办理县(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乡镇纪委职能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检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情况;
  2、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工作,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综合指导和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考评,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纪政纪教育;
  3、向同级党委和上一级纪委报告工作,提出工作建议,依据权限组织起草、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办法;
  4、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的监督职责,对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检查、处理职责范围内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章和其它党内法规的案件,协助上级纪委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6、受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违反党政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受理党干部和检查对象不服纪律处分的申诉,保障党员干部的权利不受侵犯;
  7、协助开展行政执法监察和政风行风建设,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8、办理县(区)纪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内设机构工作职责

  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按一类乡镇“四办一部”进行规范,二类、三类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以一类乡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为准,在内设机构中合理划分。
  (一)党政群综合办公室职责
  1、协助做好组织、宣传、纪检、统战、武装、政法和工、青、妇等群团工作;
  2、负责处理党委、政府日常事务,搞好上传下达;
  3、承担人大主席团的日常事务工作;
  4、负责做好文秘、档案、信息、保密、后勤管理等工作;
  5、履行统计职责,承担乡镇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有统计报表的整理、计算、上报工作,完成国家和地方布置的各项统计普查、调查任务;
  6、负责内外部工作的联系和本乡镇内设机构、下属单位、村(居)民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工作;
  7、负责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督办运转、信息反馈和检查落实工作;
  8、组织开展各类调研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9、组织制订和监督实施乡镇内部各项规章制度;
  10、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经济发展办公室职责
  1、负责乡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和执行工作;
  2、编制并执行财政财务收支计(规)划和预决算方案,负责财政、国有资产、税收等管理工作;负责财政预算资金和单位财务的管理和监督;协调国、地税分局(所)工作,协助税收征管工作,负责辖区内零散税收的代收代征工作;落实“村财乡管”制度,指导、监督村级财务和会计工作;负责各项惠农资金发放管理和监督工作;
  3、协助上级部门开展物价监督管理工作;
  4、组织协调各项涉农服务工作,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5、负责造林绿化、林果业建设、林业资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
  6、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等管理工作,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政策、信息和人才等服务;
  7、指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推介和商贸交流活动;
  8、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
  9、负责落实乡镇集贸市场、商业网点的规划建设,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市场秩序维护管理工作;
  10、负责落实村镇规划建设,检查、监督、处理违章建筑;
  11、负责做好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协助上级土管部门查处违法占地案件,制止土地违法行为;
  12、负责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
  13、负责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14、负责做好乡镇承担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农村节能减排工作;
  15、承办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其他工作。
  (三)社会事务办公室职责
  1、协助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管理乡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配合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负责科技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科技培训工作;
  2、负责协调监督农村医疗、保健、防疫等卫生制度的实施,负责乡镇、村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医政、药政、食品卫生执法检查和监督工作;
  3、负责落实乡镇各项民政工作,做好老龄工作,协调做好乡镇社区(居委会)管理工作;
  4、组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5、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和技能培训,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6、负责组织协调城镇环境卫生、镇容村貌、市政设施的建设、管理工作;
  7、协助做好与社会事业相关的工作,完成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职责
  1、编报并实施人口计划,执行上级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负责本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督促检查落实;
  2、准确掌握人口数量、结构和育龄夫妇的婚姻、生育、节育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实施对育龄夫妇婚、孕、产、育各期的服务;
  3、协调各方面力量,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
  4、负责乡镇直属单位、村(居)委会计划生育业务指导和培训,指导乡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配合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负责村、组及计生专干的工作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
  5、加强计生统计台帐管理,做好计划生育统计上报工作;
  6、负责一孩生育指标审批,二孩生育指标初审、上报,为群众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
  7、开展生育与避孕指导、培训工作,提供婚育、节育技术服务,做好婚育管理和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杜绝计划外生育,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指标;
  8、负责落实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9、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依法查处违反《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行为,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管好用好计生经费;
  10、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11、完成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人武部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军事部门下达的指示、命令;
  2、负责辖区民兵的组织建设;
  3、负责辖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登记统计、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工作;
  4、负责辖区国防工事和人防工事的维护管理;
  5、负责辖区年度兵役登记和兵员征集工作;
  6、组织和带领辖区民兵参加“三个文明”建设,完成战备、治安执勤、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积极配合派出所维护辖区治安秩序;
  7、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
  8、战时负责组织并带领民兵、预备人员参军参战;
  9、完成乡镇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 党建工作

  (一)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水平。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研讨班)制度、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建立理论学习领导责任制,严格督促检查。党委中心组组长负责审定学习计划,确定研讨专题,提出学习要求,主持集中研讨活动,指导、检查和考核中心组成员的学习。
  (二)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乡镇党委自身建设,适时进行换届选举。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按照“五个好”的要求,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推进“双培双带”和基层党建“六化”工程,深化“三帮三联三增”活动,建立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村级干部培训、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工作,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加强社区、乡镇机关、“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建立乡镇党委基层党建工作报告制度,每年向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县(区)党委报告基层党建工作。
  (三)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加强乡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鼓励学习创新,提高班子成员工作能力;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配强村级班子,搞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干部教育管理,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解决乡村干部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党风廉政建设
  开展经常性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加强乡村两级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乡镇党委、纪委和党总支、党支部负责人,每年在规定范围述职述廉一次。述职述廉时应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
  (五)制度建设
  完善乡镇党委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农村工作;加强乡镇党委对武装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各项制度落实;落实党务公开制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第六章 经济建设

  (一)发展现代农业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争取并实施农村道路、梯田、水利、电力建设工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抓好粮食生产。加大农田基本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总产每年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新的增长。
  4、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按照全市“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原区苹果、川区瓜菜、全市劳务”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从本乡镇实际出发,确定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坚持不懈地做好扶持和引导,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每个乡镇都要有2-5个特色产品。
  5、实施科技兴农。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确保科技贡献率每年有新的提高。
  6、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政策,根据本乡镇财力,逐年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扶持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加工和转化,引导农民依靠自身力量增加农业投入。
  7、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发展工业经济
  1、根据国家产业导向和本乡镇实际,制订发展规划及目标,引导、发动农村富裕户和有能力的人兴办各类企业,培植财源,增加农民收入。
  2、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向上争取、利用外资、区域协作、激活民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做大做强现有乡镇工业企业,积极兴办工业。
  3、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引导鼓励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重点行业、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健全信用担保、技术信息咨询、人才培训、法律服务等服务体系,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做到工作到位、服务到位。
  (三)发展第三产业
  1、搞好各类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商贸、餐饮、运输、信息、中介等农村服务业。
  2、深入开发民俗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与红色旅游业相配套的旅游服务业。
  (四)新农村建设
  1、坚持尊重实际、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遵循经济规律的原则,突出特色,统筹兼顾,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视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农民增收行动计划,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完成县(区)下达的农民增收年度任务。
  4、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农田水利、饮水安全、节水灌溉、沼气、公路、电力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5、加快发展文化、教育、广播电视、卫生保健、体育等农村社会事业,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素养,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6、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提高扶贫标准,提升扶贫水平,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消除贫困,改善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7、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土地管理、农业支持保护、现代农村金融和城乡一体化等制度,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权益。
  8、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9、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强化配套,提高小城镇的聚集、带动、辐射功能,提高城镇化率。从当地实际出发,结合农村危房危窑改造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小康住宅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五)环境保护与建设
  1、建立健全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编制乡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制定措施,明确责任,依法依规实施。
  2、坚持“预防为主、管治并重”的工作方针,加大农村环保宣传、培训、教育,培育农民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项目和环保公共设施建设,严格控制和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和水质安全管理;实施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促进自然生态环境逐步修复和改善。
  3、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坚决禁止群众滥恳、滥采、滥伐、滥挖等环境违法行为。
  4、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综合利用农作物秸杆,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探索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开展以“三清、三改、四化、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第七章 公共服务

  (一)农村信息服务
  搞好农村信息化的规划与建设,整合政务、农业、劳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水利、人口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完善乡(镇)、村、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通过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农村就业综合服务
  建立健全农村就业服务机制,搭建服务平台。全面落实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三)社会保障服务
  健全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其他专项救助、临时性救助和社会帮扶为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城镇低保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认真落实优抚保障政策,切实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和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四)公共文化服务
  积极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根据农村文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五)教育服务
  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避免适龄儿童、少年辍学。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协调解决乡村学校建设用地,支持教育主管部门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布局。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培育新型农民。
  (六)医疗卫生服务
  按照“一村一室”要求,加快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认真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做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疗服务管理,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的问题。
  (七)计划生育服务
  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及社会保障政策,巩固农村计划生育成果。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优生优育、节育、不育症治疗技术服务水平;免费为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查病,协助计生办发放育龄妇女接受环情服务每次不少于2元的补助;指导村级计划生育室做好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全面完成市、县(区)下达的当年计划生育目标任务。
  (八)法律援助服务
  建立健全乡镇法律援助机制,做好对农村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安排一定的法律援助资金,为法律援助提供必需的经费支持。

   第八章 公共管理

  (一)农村公益事业管理
  建立和完善农村公益事业管理长效机制,按照政府投入、“养事不养人”、以农民承包管护为主的模式,创新农村公益事业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自管组织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公益事业管护水平。
  (二)乡镇基本建设管理
  积极改善乡村办公条件,为乡村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基本建设要严格执行有关报批规定,充分考虑乡镇的财政承受能力,坚持节俭实用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降低行政成本,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负债建设。
  (三)预算财务管理
  1、做好预算编制。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工作重点和县(区)财政部门指导意见,结合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编制本年度财政收支预算草案,报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定。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乡财县管”制度。乡镇所有支出由县(区)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用款计划和规定程序统一审核,按进度集中支付。乡镇重大支出必须经乡镇政府政务会议研究决定,报经县(区)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并按预算额度和项目进度拨付。
  3、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审批“一支笔”制度,加强财会监督,严格收支管理。
  (四)政府采购
  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标准以上的乡镇项目支出,一律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由乡镇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向县(区)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县(区)财政部门对采购项目的资金来源和标准等进行审查,同意后委托市或县(区)采购中心进行采购。采购资金由县(区)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供应商。
  (五)市场建设与管理
  1、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改造市场,乡镇政府在市场建设用地、市场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
  2、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提供优质服务。
  3、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调解消费纠纷。
  (六)公共安全管理
  1、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自然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2、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依法强化安全基础工作,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安全监管力度。
  3、做好违禁产品生产经营、流行性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和食物中毒事件等信息的收集报告工作。
  4、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建立健全自治管理组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5、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经常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组织好自救、互救、群众疏散转移、救援物资供给等工作。

   第九章 乡镇组织自身建设

  (一)机构编制管理
  1、严格按照核定的行政和事业编制总数“以责定编、以编定岗、以岗定人”,不得超编配人,实行“实名制”管理。
  2、严格执行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公开考录规定,全面推行乡镇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聘任制和人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县(区)有关单位在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要认真征求和充分吸收所在乡镇的意见。
  3、大力推进村组干部改革,削减村组干部职数,实行兼职兼薪。
  (二)公务员行为规范
  1、 政治坚定。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于国家。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尊严,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勤政为民。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4、依法行政。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5、 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抓落实,干到位。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秉公办事,遵守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惜国家资财,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7、团结协作。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不闹无原则纠纷。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团结一致,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坦诚相见,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8、品行端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公道正派。学习先进,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健康向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不讲假话。
  (三)内部管理
  1、健全机关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干部出勤、值班、请销假等日常管理制度。乡镇党政一把手因病因事需请假的,必须按照干部管理规定,向县(区)委、政府履行请假手续,严禁工作日擅自离岗。
  2、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重点事项督办制等制度,严格工作纪律,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机关及站所干部行为,确保机关工作有序进行。
  3、健全机关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4、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健全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激励干部做好本职工作。
  5、推进政务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推进“阳光政务”,实行服务承诺,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章 工作创新

  (一)创新观念意识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机遇意识和效率意识,自觉摒弃各种不合时宜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支持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切实营造一个创造性开展农村工作的良好风气,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
  (二)创新工作思路
  以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西部油城、陇上煤都、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优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结合县情、乡情,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法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创新和改进农村工作方法。坚持以市场经济的观念谋划发展,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推动等手段促进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用足用活各项政策,激励创业,形成全方位多领域全民创业的新格局。注重培育典型,加强示范建设,以宣传引导和示范推广,促进农村各项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继续巩固、完善、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难题。
  (四)创新发展环境
  坚持软、硬环境两手齐抓,在不断改善乡村基础条件、提升服务功能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切实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转变乡镇人民政府职能,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效能和诚信建设,创建平安、文明乡村,努力打造农村投资、创业、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创新、创优的氛围,让一切创造财富的积极性都能充分发挥。
  (五)创新工作制度
  围绕工作思路和重点,在工作调查研究、决策部署、工作落实和督查等各个环节,创新各项工作制度,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生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确保乡镇工作有序高效向前推进,不断开创乡镇工作的新局面。

   第十一章 绩效考核

  (一)考核原则
  1、科学发展的原则。以考核为导向,鼓励引导乡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注重实绩的原则。从不同乡镇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等实际出发,在全面考核的基础上,突出增长比率和人均水平,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乡镇工作。
  3、群众公认的原则。将考核工作置于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共同监督下,在认真听取乡镇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反映,以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依据。
  (二)考核内容
  1、县(区)与乡镇签订的各项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的工作内容;
  2、未列入目标管理责任书且需要考核的内容,按照市、县(区)年度考核办法确定。
  (三)考核方法
  1、综合考核实行百分制,由县(区)按考核指标体系分解具体分值。考核得分乘以民主测评得分率为考核最终得分。对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单项奖励的,实行单项加分。
  2、县(区)是考核主体,每年年底或下年年初,对乡镇工作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3、县(区)考核结束后,分别按照机构改革确定的一、二、三类乡镇总数30%的比例,向市委、市政府推荐上报拟奖励乡镇。
  4、对县(区)推荐拟奖励的乡镇,由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复查考核。复查考核后,对拟奖励的乡镇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审定后对拟表彰奖励的乡镇,向社会公示。
  (四)奖励兑现
  公示无疑议后,对每类考核排序前10名的乡镇给予重奖,资金使用由乡镇安排;对每年考核全市每类排序前两位的乡镇党委书记,符合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提拔使用。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2006年9月8日已经自治区十届人民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陆兵
二OO六年九月三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在本自治区境内的道路外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实施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具体负责农业机械事故的处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承担农业机械管理服务职责的机构应当配合农机监理机构处理农业机械事故。

  第四条农机监理机构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主要职责是:事故现场及善后处理、农业机械事故认定、根据当事人申请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教育和处罚农业机械事故责任者。

  第五条处理农业机械事故应当有2名以上农业机械事故处理人员(以下简称事故处理员)。事故处理员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时,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事故处理员应当具有2年以上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验,经自治区农机监理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行政执法证件。

  第六条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农业机械事故等级分为:
  (一)一级事故:轻伤l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1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
  (二)二级事故:重伤l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
  (三)三级事故:死亡l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满6万元;
  (四)四级事故: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

  第七条县级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处理本辖区内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发生人员死亡的农业机械事故,上级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及时派员赶到现场指导处理。
  对农业机械事故处理权限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农机监理机构指定处理。

  第二章 事故现场及善后处理

  第八条发生农业机械事故,驾驶(操作)人员应当立即停机;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立即抢救伤员,并迅速报告当地农机监理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因抢救伤员需要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发生农业机械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并达成协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第九条 农机监理机构接到事故报案的,应当制作受案记录,按规定报告,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受伤人员。事故现场人员和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农机监理机构发现属于农业机械与汽车、摩托车发生的事故,以及可能构成涉嫌犯罪的事故,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第十条事故处理员处理农业机械事故时,应当进行现场勘验、检查,收集物证,向当事人、现场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并如实记录。当事人应当如实陈述事故发生的经过,不得隐瞒。现场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应当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第十一条 发生农业机械事故,需要抢救治疗受伤人员的,农业机械事故当事人或者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预付抢救费用。农机监理机构可以指定事故当事人一方或者几方、或者指定农业机械所有人预付抢救费用。
  急救、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抢救治疗农业机械事故的受伤人员,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治疗终结后,应当如实向农机监理机构提供医疗单据和诊断证明。

  第十二条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农业机械事故现场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有权向农机监理机构举报。举报属实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三条 因收集证据需要对发生农业机械事故的农业机械进行检验、鉴定的,事故处理员可以暂时扣留发生农业机械事故的农业机械及其行驶证、当事人的驾驶(操作)证。检验、鉴定完成后3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农业机械及证件。

  第十四条处理农业机械事故需要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伤残等级和农业机械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等进行检验、鉴定、评估的,由农机监理机构自勘查现场之日起5日内,委托取得资格证书的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当事人要求自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的,农机监理机构可以向当事人介绍取得资格证书的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第十五条接受农机监理机构或者当事人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及时完成检验、鉴定、评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确定后,应当出具书面结论,由检验、鉴定、评估人签名并加盖机构印章。 第十六条农机监理机构应当自收到检验、鉴定、评估结果之日起5日内将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原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原件之日起5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申请经县级农机监理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委托取得资格证书的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重新进行检验、鉴定、评估。
  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后5日内,另行委托取得资格证书的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重新进行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农机监理机构,农机监理机构予以备案。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

  第十七条 农业机械事故造成人员死亡,但不构成涉嫌犯罪的,死亡证明由急救、医疗机构或者法医出具。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及时通知死者亲属在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逾期不办理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在报告县级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后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农业机械发生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的,保险公司应当依法向医疗机构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

  第三章 农业机械事故认定

  第十九条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的情况、当事人的行为在农业机械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以及农机安全操作规程,自勘查现场次日起10日内,做出农业机械事故认定,制作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证据。
  对需要检验、鉴定、评估的,应当自检验、鉴定、评估结论确定之日起5日内,做出农业机械事故认定,制作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
  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农业机械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送达各方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申请农机监理机构调解的期限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第二十条农业机械事故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农业机械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农机监理机构无法查证农业机械事故事实的,承担全部责任,但是逃逸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其他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因双方或者双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农业机械事故的,根据各当事人的行为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各方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属于意外农业机械事故。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农业机械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农业机械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承担同等责任。

  第二十二条未查获农业机械事故逃逸的当事人及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事故受害人要求出具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在接到受害人的书面申请后10日内制作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送达受害人。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农业机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情况以及调查到的事实;有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的责任;无证据证明受害人有过错的,确定受害人无责任。

  第四章 损害赔偿调解

  第二十三条对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农机监理机构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事人各方一致请求农机监理机构调解的,应当在收到农业机械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申请。农机监理机构收到调解申请后,应当予以调解,但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农机监理机构不予调解。
  调解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终止调解。

  第二十四条农机监理机构调解损害赔偿的期限为10日。因农业机械事故致伤或者致残的,调解期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因农业机械事故致死的,调解期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时间结束之日起开始;农业机械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期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

  第二十五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制作调解书,由当事人和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农机监理机构印章,并在调解结束后5日内送达各方当事人签收。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期届满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由调解人签名,加盖农机监理机构印章,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反悔或者调解书签收后不履行的,农机监理机构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二十七条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项目、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依照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参加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当事人亲属所需的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计算,并按当事人所承担的农业机械事故责任等次分担,但计算费用的人数各方不得超过3人。

  第二十九条农业机械事故的伤残人员应当就近抢救治疗。需要住院、转院、护理的,应当有医院证明,并报农机监理机构备案。擅自住院、转院、聘请护理人员、自购药品或者超过医院通知的出院日期拒不出院的,其费用由伤、残者承担。

  第三十条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费应当一次性结算给付。但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的权利人和义务人对分期给付损害赔偿费协商一致的,可以分期给付。

  第三十一条农业机械事故损害赔偿费可以由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承担,也可以由农业机械所有人承担。农业机械所有人承担赔偿费后,可以向驾驶(操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
  (二)隐瞒事故真相的;
  (三)嫁祸于人的;
  (四)其他应当处罚的恶劣行为。

  第三十三条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被查获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农机监理机构及其人员在处理农业机械事故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收受贿赂,情节轻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予以查处,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处理涉及外国人员、外国农业机械的农业机械事故,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按本办法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逃逸,是指发生农业机械事故后,农业机械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农业机械或者遗弃农业机械逃离农业机械事故现场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自治区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后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1998年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号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同时废止。

农业部关于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十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计划单列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各海区渔政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于今年三月一日开始施行,这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之后颁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又一重要基本法,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方面,是对《渔业法》的补充和完善。该法规定,我部主管全国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渔业
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经国务院批准,我部和林业部于今年一月十四日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其中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约八十余种。
为了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切实履行国家赋于我们的职责,现就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渔政管理部门当前应做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充分认识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水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水生动物中有很多是属于珍贵稀有的物种,在经济、科学、医学和文化方面都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拯救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国际交流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努力创造条件,为保护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做了大量工作,制定颁布了必要的保护法规,开展了珍稀物种的资源调查,建立了一
批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站。一些省、市、自治区对海龟、玳瑁、儒艮、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白鲟、大鲵等物种的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但是由于保护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意义还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仍有不少地区经常发生滥捕滥杀和破坏其栖息环
境的事件,使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许多珍贵的物种已经处于灭绝的危险状况。因此,加强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事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各级渔业、渔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
物名录》,要使依法保护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意义和要保护的物种做到家喻户晓,以取得广大群众和渔民的自觉行动和支持。
二、明确职责,健全管理体系。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是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能,要把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和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从组织管理体制上统一起来。
因此,各级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凡已设有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应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充实力量,切实依法进行监督管理,尚未设立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或建立机构或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
鉴于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在短期内基本不产生经济效益,故这项工作所需经费的解决,一是要纳入各级财政和基本建设计划;二是渔业资源增殖管理费的使用应包括此项费用。
三、完善法规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野生动物保护法》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基本法,开展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和实施办法。目前,我部正在组织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颁布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要为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地方的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等进行准备工作。在完善法规建设的同时,各级渔业渔政管理部门要严于执法,加强对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猎捕、驯养繁殖和利用的监督管理,要组织力量对本行政管辖区域内的珍贵濒危水生野生
动物资源及其环境进行调查研究,摸清资源数量、分布状况和数量变动原因,对濒危物种应及时采取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对有一定资源数量的物种要制定规划合理利用,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
请各地把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开展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和建议及时告我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



1989年6月30日